王炸连出:最火行业又迎颠覆性变局 谁会成为最后赢家
文/檀所长
火爆的新能源车行业,又迎重磅事件。
特斯拉打出巨额降价“王炸”的一周之后,蔚来立马拿出“黑科技”固态电池进行反击。
固态电池来了,新能源车的投资逻辑又要变了?
1月9日,蔚来正式发布首款电动轿车。
在一系列华丽的数据和功能中,最吸引眼球的是这款车的最大续航里程,超过1000公里!
1000公里的续航意味着什么?
特斯拉的各款车型,续航里程普遍在400~600公里的范围内。
国产新能源的龙头比亚迪,数据和特斯拉类似。
此前市面上续航里程最高的,是小鹏汽车给出的700公里。
也就是说,蔚来这次把车用电池的续航提升到了一个全新水平。
同样令人关注的是,普通续航版本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交付,1000公里续航的版本更要等到明年四季度。
如此之长的交付周期,不禁让人有些担心,蔚来这次难道是在PPT造车?
蔚来这次究竟行不行?能不能改变新能源车行业目前的格局?
这还得从提升续航的根源——固态电池技术说起。
固态电池 改变新能源格局?
固态电池,这项技术虽然也被多次提及,但在蔚来正式发布之前,还处于研发的过程中。
顾名思义,固态电池就是不需要电解液的固体电池,取而代之的是固态电解质。
与传统使用电解液的锂电池相比,固态电池具有不可燃、耐高温、无腐蚀、不挥发的特性,使安全性大幅提升。
这两年,由于电池问题造成起火甚至爆炸的新闻屡见不鲜,而未来大量电池老化之后,事故的风险也不可小觑。
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,可以大幅提升电池性能,同时也使电池本身更轻更小。
不少厂商都认为,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的终极形态之一。
作为新一代新能源车电池技术,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非常大。
根据中银国际测算,全球固态锂电池的需求量在2020年、2025年、2030年分别有望达到1.7GWh、44.2GWh、494.9GWh,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。
一旦固态电池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,目前的产业链或许会发生不小的变化,有些公司可能会失去现有的地位。
锂电池有四大关键材料:正极、负极、隔膜和电解液。
固态电池在正极方面几乎和传统锂电池一致,而剩下的三大材料,在不同情况下都用可能被替换。
负极材料方面,面临的是材料成分的变化。
传统的锂电负极材料主要由石墨构成,而目前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可分为金属锂负极材料、碳族负极材料和氧化物负极材料三大类。
其中,金属锂负极材料具有最高的容量,有望提升40%至50%的电池能量密度,因此也是目前固态锂电池最主要的负极材料。
如果金属锂负极材料成为主流,那么最受益的无疑就是拥有锂矿的那几家了。
这或许也能解释,为何最近新能源车产业链中,A股表现最好的恰恰是赣锋锂业、天齐锂业这些上游公司。无论电池技术如何发展,似乎总是绕不开锂金属。
另一方面,传统的石墨电极就可能会遇到些需求上的下滑。
做石墨电极的公司中比较知名的就是中国宝安旗下的贝特瑞了,这家公司目前还在新三板,大部分股民可能还没有投资的机会。
至于隔膜和电解液,目前来看,理想化的全固态电池是不需要这两种材料的。
究竟要多久能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迭代,我们尚不可知。这中间会有一个缓慢的过程,使用一半电解液并维持隔膜使用的半固态电池会是一个过渡。
而像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这类公司,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潜在风险,早已布局了固态电池的相关产业研发。只是谁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,现在也没人能确定。
竞争激烈 特斯拉仍在领跑
当然,固态电池即使在好,技术究竟是否已经达到了量产的地步还得打一个问号。
就拿全球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来说。
2016年,公司就正式宣布了固态电池的研发。
然而在近期投资者互动中,宁德时代直接就表示,尽管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都在业内领先,但是固态电池要实现商业化仍需较长时日。
根据机构的调研,宁德时代预计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时间,可能是2030年。
另一家在固态电池上有所建树的公司,是上文提到的赣锋锂业。
同样是在2016年,由子公司浙江赣锋开始进行固态电池的研发。
公司2020年10月公告,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30亿元建设高端聚合物锂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。
相比宁德时代,赣锋锂业在固态电池技术上似乎已经有了些许突破和优势。
根据公司在互动平台上的回复,研发的固态电池已经在与下游车企对接,进行送样测试。
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,蔚来采用的大概率还是半固态电池的技术。
对于目前的锂电产业链来说,这还不太会带来需求量的大变化,最多是一种预期的变化。
毕竟,想要快速商用化一种尚不成熟的技术,难度和风险都是很大的。
而除了续航和电池方面,蔚来这次的发布会上,订阅式的商业模式也值得关注。
所谓订阅式,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那些包月包年的增值服务。
车企中,最先这么做的还是特斯拉。
诸如车内的流媒体、互联网、实时路况,乃至自动驾驶功能都被特斯拉列入了收费功能之中。
低价卖车,同时推出诸如增值服务,一方面增加收入,另一方面加强用户粘性。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说非常有远见。
这次蔚来在无人驾驶软件和电池方面,都可以月租的形式来获取相关服务。
这一模式若在车企中普及开来,以后汽车的软件开发或许也会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。
另外我们也不要忘记,特斯拉早在去年4月就发布了一款尚未量产的4680电池,其最终性能或许并不比蔚来明年四季度才交付的电池差。
这次蔚来反击之后,特斯拉手里还有哪些牌可以打?我们拭目以待。
对于固态电池、以及国产品牌与特斯拉的竞争,大家有何看法呢?欢迎留言区交流分享。
-- END --
声明: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任何问题,请与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联系:513175919@qq.com。